隨著我省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吉林大地上漸漸形成了文明節儉、健康祥和的氛圍,不僅弘揚了新時代文明新風,也賦予了社會全新的活力與魅力。
2月5日至3月15日,省文明辦組織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省農村持續開展以“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月活動,以文明新風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依托平臺載體
按下宣傳引導“快進鍵”
春節期間,全省各地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充分發揮陣地作用,依托廣播電視、宣傳欄、大喇叭、滾動電子顯示屏、微信群等載體平臺,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疫情防控公益宣傳,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老姨,我們結婚的日子改了,年后看疫情情況再定?!辈痪们?,通榆縣團結鄉民主村易地搬遷小區村民李健手機不離手,不停電話通知親戚朋友婚事改期的事情?!按謇锏闹驹刚邅硇麄骱脦状?,大喇叭里也播,咱不能給政府添麻煩,要響應婚事緩辦的號召,所以日子就改期了?!崩罱∫皇帜弥锻ㄓ芸h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給群眾的一封信》,一邊操起手機又開始撥號。據不完全統計,該縣通過“網上+網下”形式開展立體化宣傳,春節期間,全縣紅事緩辦110余次,喪事簡辦90余次,余事不辦200余件。
據悉,春節期間通化市共出動宣傳車770臺次,發放宣傳單18萬張,勸導農民群眾不串門、不聚集、少外出,提倡“喜事緩辦,喪事簡辦,宴會不辦”。農村地區制作并懸掛宣傳展板310塊、宣傳條幅3000余條,798個行政村“大喇叭”“村村響”全部啟動,每天12小時宣傳相關知識,使疫情防控和移風易俗相關的要求“飛入尋常百姓家”。
伊通滿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組織編制了“春節七天樂文明滿伊城”網絡春晚,包含志愿服務、團結抗疫、文明倡導、傳統美德、核心價值觀等多項內容,營造了人人交流文明、人人倡導文明、人人爭講文明的濃厚氛圍。
2月19日,延吉市朝陽川鎮柳新村村民們正激情滿滿地合唱《村規民約之歌》。村黨支部書記姜麗萍介紹說,柳新村結合本村實際對村規民約進行補充修改,加入了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相關內容,歌詞清新簡約、朗朗上口,深受村民歡迎。2月初以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組織全市54個村級文明實踐站及70個社區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筑牢疫情“防火墻”。汪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紅紅火火年味兒十足的移風易俗“十二條”微傳單火爆朋友圈;琿春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制作“我承諾我踐行”微傳單,從“紙端”變“云端”;龍井市東盛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引導群眾網上拜年,從“聽我講”到“村民講”,文明實踐所的網絡宣傳讓村民更親切,更有認同感。
梨樹縣、磐石市和公主嶺市分別圍繞移風易俗“十二條”制作短視頻《光影戰疫移風易俗》《我是第XX位防疫志愿者|磐石市“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倡議書》和《迎新春防疫情移風易俗十二條》H5作品,傳遞文明新風,助力疫情防控。
提升服務水平
深耕文明實踐新天地
為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省文明辦組織全省各地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寫好一封信、算好一筆賬、講好一組故事、樹好一批典型、做好一次承諾、出臺一項制度,把活動開展與疫情防控、生產生活結合起來,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特殊時期,全省志愿行動為群眾送上寒冬中的一絲溫暖。白城市組織未成年人開展“繽紛冬日德潤童心”系列主題活動;白山市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和新春走訪慰問道德模范、白山好人等系列暖心活動;扶余市志愿者積極開展“鄰里守望”愛心活動;柳河縣志愿者們分別走訪慰問現役軍人家屬、困難退役軍人、烈屬、貧困戶、貧困學生,為他們送上新春祝福;前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自上而下、覆蓋全縣的三級網絡志愿服務工作架構,招募各地各類志愿者隊伍180支、2530余人,組成網絡志愿服務;長春新區為志愿者開展企業集中走訪活動,為1000戶企業送去春聯2000副、福字6000個,為在長春過年人員提供必要生活保障;乾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實施“綠水青山”清潔家園行動,結合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抓好各責任區域的環境衛生,廣泛開展“垃圾不落地”活動,全面優化城市環境、擦亮城市名片、提升城市顏值;梅河口市組織秧歌隊、舞龍舞獅隊進行主題秧歌展演,為市民群眾獻上文明實踐活動的一道道“文化大餐”,有力提升了全市群眾的喜悅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大安市把推進移風易俗改革、培育文明鄉風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鑄魂工程,黨員干部爭當流動“宣傳員”,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勇當紅白喜事“監督員”,推動群眾樹立新風正氣;甘當文明行為“示范員”,引領群眾破舊立新;競當遵守規矩“戰斗員”,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社風民風呈現大好態勢。
夯實基層基礎
筑起疫情防控“銅墻鐵壁”
長春市指導各級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傳達、解讀移風易俗“十二條”,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群眾的個人防護意識,強化遵守秩序、移風易俗的社會責任意識,凝聚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戰“疫”共識。
春節期間,蛟河人見面聊天的內容很有趣:“你這群沒啥事兒吧?”原來,去年年末,蛟河市創造性地啟動了公職人員做志愿者擔任單元長的工作模式,讓疫情防控工作更快速、更精準,織密網絡,筑牢防線。4827名志愿者共建立單元微信群4827個,他們入戶走訪,在蛟河城區實現無死角、全覆蓋,打通了一條疫情排查管控的精準、高效通道。在白山市的醫院、商場、客運總站、居民小區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也總能看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總隊100余名志愿者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為人們發放口罩的身影,他們為有效阻斷疫情傳播貢獻了重要力量。
敦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在全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施“孝賢村”建設工程,繼續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同時結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移風易俗等工作,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社會綜合治理。
據悉,我省各地紛紛進行多元化宣傳,全方位、無縫隙摸排,積極倡導廣大群眾“就地過年少流動”“不扎堆不串門”“線上拜年”等疫情期間特殊的“移風易俗”,讓廣大群眾把尊重生命、健康至上的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最大限度減少聚集。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將文明新風尚的種子種進了吉林人的心里,成為傳承家風、傳播文明、傳遞文雅的“幸福扳手”。